简介

八千里路云和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规模化种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思前想后,陈启明想到了一种可能,石金财如此气急败坏,会不会因为自己也想着租地,租不下呢?于是他尝试地对石金财说了一句话:“金财大哥,如果你也想租地,我可以把村里租的地让给你十亩,租金就按照合同上的两百元一亩,你回去想好了,就来告诉我。”

“啊。”石金财听后愣了一下,陈启明要把村集体的土地让给他十亩,这实在是太好了,就是不知道村民们同意吗?

“不过,我们的村应该是一个集体,以后,我们应该向着集体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就算给你十亩地,你一个人能种过来吗?”陈启明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李桂花和崔福来也若有所思。

石金财没有说话,大棚菜可纯粹是辛苦活,一家两口子人累死累活,也就三四亩地,他家只有五口子人,根本种不过来,村集体租用了一千多亩地,可是村集体,应该每个人都要参加劳动的。

“我错了,我误会了。”石金财第一次承认错误,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种情况。

经过他这么一闹腾,很多村民更加相信水很快就回来来了,因为没有水,陈启明就要为他承包这一千多亩地负责,每年二十多万租金,很多人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

陈启明也知道,现在有了土地,这些都是能种植的土地,如何能在这和谐土地上种出金疙瘩,才是最关键,现在眼看着就进入十月份,时间看似很慢,其实却是很快,现在扶贫工作紧锣密鼓,各个村子都在比赛似的,而他仿佛什么的都还没有做,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做的,想到产业,山头腰连个基础的传统产业都没有,这得有多难,他很清楚。

夏天还在,最关键的一个冬天很快就会来临,这个冬天注定是非常艰苦的一个冬天。

送走了村民,陈启明回到办公室,看到刘静娴边笑边打字,就知道她不是和母亲刘敏说话,就是和张如东说话,确实如此,刘静娴和母亲刘敏在说话,谈起了陈启明,被刘敏给说穿了,刘静娴就在那里直笑。

陈启明坐下来,前思后想,很快想到微信培训已经结束,而他的电子商务培训基本还没有开始,而且现在也没有心情,被一个水源的事情搞的一头乱,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

接下来的事情到底如何发展,也是一团麻,村民对他已经接受了,也有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关键的水源解决不了,这永远是个不定时的炸弹。

最重要的是他毫无帮手,即便他在多找几个人,也帮不上什么忙,仿佛等死一样的难受。

手托着下巴,在往上找着山头腰的图片,很快找到了山头腰原来工作组做的网格化土地,一个大的平面图,包括了山头腰所有的土地,这张图让陈启明有了兴趣,正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做一个简单的种植规划,药材有十几种都可以培育,但是数量多了,又不容易形成规模化,这个该怎么办呢?陈启明把眼光放在了舜王坪上,上面多是荒草,这里将来要修建一个高原平湖的景观,即便这样,还有大量的荒地,处在最高处,除了草还是草,不如开垦出来种地,经过确认后,这个舜王坪果然也属于山头腰,这样就好办了,给张如东打报告,经过县里同意后,就可以动手。

道路修完后,他们有大把的时间,陈启明不想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先把药材列出来,然后查相关的价格,最后在三十多种中药材种选出了十几种价格稍微贵一点的进行了初步规划,在同样的土地上,药材越高,说明土地的价值越高,陈启明是这样想的,当然中药材容易受到市场影响,有时候会压着卖不掉,但是只要不坏,价格还会很快恢复过来。

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块上标注上了各类中药材的名字,陈启明都写完了,又觉得还是不对,这些药材的价格不一样,每个小块的土地都分别属于不同人,到时候扯淡的事情又都出来了,谁家赚的钱多,钱少,又很容易形成大家不满意。

自己租用的土地到目前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也不管那么多了,明天和崔大有还有刘静娴一起去先把村里集体租赁的土地先找到,先进行初步的确定,等确权下了下来后,土地和土地之间都有了固定的界限,就好寻找多了。

第二天一早,陈启明和刘静娴就叫上崔大有去找地,找新承包的那一千多亩属于村集体的土地,一找就是几天,村子大了,地域也大,几乎整个南山坡往下,大大的一片都是山头腰村民的土地,。好不容找完了,还容易搞错,很多看上去的相同的地方,不好分辨。

“没事,我们都知道,到时候,我们告诉你就行了。”崔大有笑着说道。

陈启明就觉得自己很傻,几天下来,相当于啥事情没干,一点屁用没有,刘静娴也觉得如此,白浪费了几天时间,不过,村里面很快就有好消息了,经过石金财这么一闹腾,危房改造的问题顺利解决了,村民们确定水肯定会来的,陈启明也不会离开了,都纷纷拿着危房改造申请书,让李桂花盖公章。

陈启明举得这个有意思,这个石金财每闹一回,每件事情就往前推进一步,这的确显得很搞笑,他明明是恶意的,却每次都仿佛为村里做了好事情,这确实让人发笑。

陈二驴找来了施工队,崔福来也找来了施工队,抢先动工了,村子一共有十多户,可以一直轮着干,都这个时间了,得抓紧了,否则到了冬天,盖的房子就不结实了,冬天北方冷的不能施工,尤其是山头腰更冷,想到了冷,陈启明就决定到西海村里去考察一下人家的大棚菜,地理位置要比西海村高出很多,别到时候再给冻死了,那就糟糕了。

到了西海村一看,西海村的大棚菜技术确实是经过专人指导的,跟他这个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相比,并不相差多少,而且,他只是在学校里实践过,怕是纸上谈兵。

陈启明绝对是专业,县里的大棚推广,棚架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背山朝南,也几乎没有什么风,到了冬天,温度虽然低点,但是大多数时间,能晒到太阳,阳光充足,这点相对比处在洼地种的西海村要好第一年,因此,温度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千千文学(m.qianqianwx.com)八千里路云和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