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末钢铁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43、传国玉玺五(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第四种说法,徐广、《宋书·志第八》: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杨凡点点头,邬先生总结的很全面,总共就是这四种说法。

“李贤是唐朝人,史称章怀太子,这本《玉玺谱》的作者,按照《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来推测,应该是僧约贞。时间太晚了,唐朝不太可能知道刻的什么字。但他的说法来源于《吴书》,吴书是第一手资料。”

“东汉末年人应劭,西晋名士皇甫谧,对他俩的说法,我觉得裴松的观点比较靠谱。这两位记载的文字和《吴书》的内容不同,不知道“且康”和“永昌”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可能是错字,或者传说中出现错误。”

应劭和皇甫谧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传国玺!他们记载很可能是道听途说来的。

特别是皇甫谧,他一辈子都没做过官,就坐在家里写书做学问,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应劭,应劭多少还是在朝廷中呆过一段时间的。

“这里唯一靠谱的就是《吴书》,毕竟孙坚可能真的见过玉玺。”

应劭和孙坚都是汉末人物,孙坚是有明确记载,亲手拿过传国玺的人,随后他把玉玺交给了妻子吴夫人,其儿子孙策、孙权也应该是见过的。

再者,《吴书》是孙吴帝国的官修史书,记载自己家的这段经历,应该是靠谱的。

邬先生拿起玉玺指给大家看。黄金补的一角是五龙交妞上一条龙的角。并不是玉玺主体的角。只不过这条龙角刚好处于角上,不仔细看以为是玉玺主体的一角呢。

众人仔细一看,真的如此。这也更加合理,显然雕刻的龙角,更容易摔坏。

《玉玺谱》原文是:至汉平帝,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乃出玺,投之於地,玺上螭一角缺。

《吴书》说孙坚从雒阳井中捞得的传国玺也是如此: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都对上了,估计泰山李斯真迹的拓片拿来对比,也不会有大问题。刚才杨凡用竹简对比,字迹怎么看都十分相似。

杨凡此时,没有了激动。看着传国玉玺有些牙疼。这他喵的可是个烫手山芋啊。

“邬先生,此事事关重大,今日之事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一定要守口如瓶。十二年之内不得外传。只要过了十二年之期。此事就可不必保密了。”杨凡郑重的说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千千文学(m.qianqianwx.com)明末钢铁大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